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立德树人

学院学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学工 > 正文

历社学院组织2012级历史学专业学生赴南京开展专业考察

本网讯(历社学院 陈俊川  杨佳佳金陵不减昔时韵,凭吊感怀古今同。走进历史现场,探究历史遗存是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5月19日至22日,学院组织2012级历史学94名同学赴南京及其周边区域开展专业考察,院党委副书记胡悦超、指导教师裘士京教授、王彦章副教授、卢建英博士、刘铮博士、胡宁博士、团委书记宫超辅导员助理杨佳佳等不辞辛劳,指导了本次专业考察活动。

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专业考察有保障

为进一步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丰富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学院根据2012年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恢复中断了十多年的专业考察,指导学生通过参观文物和探寻名胜古迹,以增加对中国历史的感性认识,并将其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旨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

    为夯实此次专业考察的基础,学院上下多联动,积极组织筹划。学院专门下文并成立专家领导组,精心选择考察点,制定详实可行的考察方案;遴选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培训,确保相关细节的学习掌握;召开学生动员大会,邀请老主任裘士京教授作专业考察辅导报告,明确安全纪律和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同时,学院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资料,深入阅读相关书籍,积淀必要修养,藉以增强专业考察的实际效果。

 

 

突出特色,缜密安排,专业考察显深度

本次考察选择以南京为中心。南京毗邻芜湖,系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以及中外交流方面均有丰富的遗迹遗存,作为专业考察地点具有典型性和可行性。考察紧密围绕南京历史发展脉络展开,包括参观南京不同时期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的遗迹、遗址、名人故居以及历史博物馆或各类专业博物馆等。

    本次南京考察按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品六朝遗风,体味穿越千年艺术之美。在鸡鸣寺,听梵刹钟声诉说千古事;在乌衣巷,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盛景,体味六朝情境旧时风;在栖霞寺,看南朝石刻千佛岩,造型生动、古朴自然;在南京博物院,看石刻、造像、古字画,件件称奇。行走在千年古都的街巷中使同学们沉醉于六朝艺术之美。第二部分:看明朝遗迹,感叹历史回折别样之美。过中华门,看六百年城固墙深;穿明故宫,惜岁月后断壁残垣;进明孝陵,叹后时代物是人非。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前人留下的痕迹,既感叹过去的繁华,也叹惜当下的某些破败与残缺。第三部分:忆近代沧桑,回眸历史浮沉巨变之深。在总统府,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段段历史在脑中浮现;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忘历史耻辱,珍惜当下和平;在中山陵,缅怀国父为国家、为民族奔走呼告;在梅园,感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大义与国民党深度谈判;在灵谷寺,向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向邓演达同志哀思致敬。

 

 

 

 

细致总结,认真反思,专业考察见效果

    专业考察作为提高历史学专业人才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一直是我院乃至全国大多数高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采取的普遍做法,并入人才培养方案。2000年以后,因办学经费等原因,我院历史学专业考察中断了十余年。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受兄弟院校的影响,经学院研究决定,恢复历史学专业考察。作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躬身实践,绽放出真正的智慧之花。我院历史学专业考察实际行动诠释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

 

 

    考察结束后,学生们将着手撰写专业考察报告,学院将召开本届专业考察工作考核及总结会,对考察效果进行更为直观具体的总结与评判,把专业考察的收获与体会进一步深化与提升,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与帮助。

安徽省芜湖市花津南路安徽师范大学 邮编:241003 电话:59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