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李萨萨 范梦丽)2019年4月,经济管理学院分党校第六期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班六个小组相继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开展“红心向党筑党性,志愿服务献青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各小组群策群力,创新性地组织并开展了校园清洁、图书馆图书整理、校园环保行、经验交流与书籍资料共享、“整理共享单车,共筑美丽校园”、光板行动及整理车库自行车等志愿服务活动。
第一小组开展的校园清洁文明实践活动于行知楼二号楼进行,第一组学生党员全员参与,以行动践行文明。4月2日中午12时30分,在进行明确分工后,小组成员两人一组,共分六组于不同楼层合作进行教室的清扫及黑板桌椅的清洁工作。考虑到部分同学中午会在教室里自习,小组成员尽可能放轻动作,遵循同学意见,以尽量减少对同学的干扰。全员配合默契,相互帮助,尽己所能做到窗明几净,以给予同学们一个干净清爽的学习环境。
第二小组的整理图书志愿服务活动于敬文图书馆开展。活动进行之初,小组成员在敬文图书馆门口集合并由组长康健分配任务。在服务期间,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分工合理,在尽量不打扰师大学子学习的前提下,对图书馆各楼层的图书进行了统一的整理。组员们细心凝神,对着书架上的书籍一本本的进行整理,细心的将图书摆放整齐,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清理图书馆活动看似轻松,实则考验着小组成员的细致度及耐心度。
第三小组开展了以“校园环保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水瓶摆放整理;校园内清理落叶。面对食堂门口水瓶的凌乱摆放问题,小组成员们主动提出要重新摆放水瓶、规整摆放顺序,力争做到整齐有序,安全放置。水瓶是易碎物品,所以在摆放的过程中,成员们均小心翼翼,防止意外。同时,也向其他同学们积极宣传水瓶的正确摆放位置,号召大家合理有序摆放水瓶。校园内清理落叶的重点则是社区绿化带内的落叶及绿化死角及草坪上的生活垃圾,小组成员们亲自动手清扫路面落叶,捡起草丛里的废纸和塑料袋,以自身的微薄之力积极建设美丽校园。

第四小组开展了以“经验交流与书籍资料共享”为主题的志愿实践活动。活动以“分享经验、传递梦想”为主题,参与活动的学生党员将自己闲置的书籍整理出来,统一收集,赠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验的沟通共享。尽管很多人都想把这些带有努力与青春印记的书本笔记留下做个纪念,但听说有这样的活动,他们还是纷纷前来。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面对低年级学弟学妹们提出的问题,培训班党员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化解了一个个思想上的桎梏和未来计划上的漏洞。对于2015级的培训班学员们来说虽然一路上有泥泞也有坎坷,但曾经的历练都化成了前行路上的动力,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这些笔记资料和书籍,既蕴含了他们对母校的祝福和谢意,也表达了他们对低年级学弟学妹们最殷切的期望。或许这本就不是一场义务“捐”书活动,而是一场爱与鼓励的传递,更是一场梦的导航。作为学生党员,乐于奉献、知无不言也是必备的品质。

第五小组在校园里开展了“整理共享单车,共筑美丽校园”的志愿实践活动。共享单车的出现有利也有弊。优势一:方便快捷;优势二:低碳环保,绿色出行;优势三: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弊的一方则是乱停乱放,造成道路不整洁,影响学校的美观。因此,在确定“整理共享单车,共筑美丽校园”的实践活动主题后,第五小组成员们便去到三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点,对散落在路旁的自行车进行整理。活动中,成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将堆放在角落里东倒西歪的共享单车整理的井井有条,有序的排放在路的两旁,为学生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第五组全体成员彼此间的感情也在活动中升温,增强了组员间的凝聚力。
第六小组于花津校区开展了“光板行动,整理车库自行车”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内容是:清理行知楼2栋的黑板和整理图书馆车库的自行车。3月30日中午11点,第六小组的小伙伴们在行知楼2栋集合。小组志愿者们开始进行了第一项志愿服务内容——清理黑板。当小组成员们看着干净清爽的黑板,想着自己的劳动能为上课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好心情,他们感到十分开心。清理完行知楼2栋的黑板,小组成员又集体向图书馆出发,图书馆周围的自行车摆放一直比较乱,小伙伴们到达图书馆后,立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对于重量大的电动车,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将其摆放整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停车区重回整齐的模样。黑板清理和自行车整理不仅仅是小组志愿者们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同学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培训班成员们充分体会到了奉献的乐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通过全体培训班成员们的努力,校园环境在得到局部改善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经过志愿实践活动,各小组成员间的感情在活动拉进,组员间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作为学生党员,学员们表示: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纵然能力有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点滴行动同样也代表着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决心。知行合一,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