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立德树人

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我校学子暑期实践助力精准扶贫

 青通社讯(校团委 文/张忆童 何所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会上说过:“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2016年暑期,我校共组建200多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他们从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爱心支教、环保科普等方面,践行“青春助力,精准扶贫”,探索着“爱心扶贫+志愿服务”的新模式,社会实践的帮扶措施更加接地气

    聚焦留守儿童,用青春关爱成长

有一群被叫做“留守儿童”的孩子,他们总是无奈地看着爸妈匆忙赶往异乡的背影,他们总是绝望的期盼着父母的回家。幸运的是,教科学院“全心全益”赴池州茅坦村用心关爱留守儿童团队,对孩子们展开了全方位的课业辅导,更是开设以 “成长路上你并不孤独”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灵的疏导关怀队长杜昕怡说孩子们都像一只只待飞的小候鸟,虽然现在缺少父母的陪伴,但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感恩父母、珍惜友情!”孩子们都若有所思眼睛满是坚定的信念。  

(教科学院供图)

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离去的背影,难以实现的承诺,这似乎是留守儿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生科院赴四川洪雅“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远赴柳江小学,为那里的孩子开展了为期30天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创新新颖的教学辅导、别开生面的植物认知、环保公益小制作,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世界的同时,呵护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队长陈涛说:他们承受着同龄孩子体会不到的苦难,但同时他们也拥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坚强,愿世界对他们温柔以待,愿人们对他们多些关爱。

(生科学院供图)

   聚焦灾区群众用青春服务救灾

当大雨倾盆遮住人们前进的方向,青春奉献的星火却将这里点亮。文学院“爱育新蕾”关爱服务团队积极响应防汛救灾集结号,投身芜湖镜湖小学灾民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利用黑板报开展防汛、安全等主题教育,精心制定“防洪安全”手册。他们情系宿松,化笔为犁,积极开展“情系宿松”系列活动,发动师大老师和同学以手写寄语的形式为宿松送去关爱与祝福,积极组织公益募捐活动,获捐《孝弟三百千》《弟子规》等大量书籍,为灾区孩子送去精神食粮。

(文学院供图)

新传学院赴宿松“助力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队成员搬运救灾物资、照顾转移安置灾民,他们说:“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在泥泞艰险的道路上共同顶风冒雨前行,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新传学院供图)

历社学院抗洪救灾临时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抗洪救灾的第一时刻,奔赴芜湖救灾物资转运站成为那里志愿者。因为还是学生,防汛江堤上不了,但后勤服务也是战场,也是抗洪救灾的一线,只要是服务抗洪救灾大局的,我都愿竭尽全力。”队长梅晶哲说。

(历社学院供图)

    聚焦基础教育,用青春服务乡村建设

新传学院围绕“普及传媒素养,爱心扶贫教育”开展助力扶贫社会实践,用青春力量推动美好乡村的建设,用专业知识助力扶贫教育。他们把传媒特色和扶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为孩子们开设新闻采访、播音主持、绘画、摄影等传媒素养培育课程,还为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无偿捐赠数千本“爱心图书”,为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读书兴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新传学院供图)

政治学院赴芜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宣讲与调研团队着力解决怎样将“高大上”的政策说得让文化水平有限的“老妪能解”?实践队员用生活化的口语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对问卷上的内容向村民们讲解。问卷中的问题“您平常是否关注时事政治?”变成了“大爷,您经常看新闻联播吗,使原来刻板的问题条文变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拉近同学和村民之间的距离,整个调查过程妙趣横生,幽默和谐,生动自然。

(政治学院供图)

国旅学院赴四川达州支教团队不惧物资匮乏的恶劣环境,把知识和梦想带给这里的留守儿童,成为我校学子在这片土地上教育扶贫的先行者。2016年是第9个年头,他们继续坚持着爱心支教梦、教育扶贫梦。

(国旅学院供图)

用爱灌注,以心传递。“十三五”开局之年,师大学子积极探索爱心扶贫志愿服务新模式,用青春力量助力扶贫,以专业知识浇灌梦想,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尽展青春风采。

安徽省芜湖市花津南路安徽师范大学 邮编:241003 电话:59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