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立德树人

学工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校十佳班集体】新闻学专业2018级1班:心怀微光 弘道天下

(本网讯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脑力、眼力、笔力和脚力。从那时起,在新闻传播学类中有49名同学谨记总书记教诲,不断奋进,在第二学年专业分流时选择了新闻,也选择了责任。

一直以来,他们在师大的校园、在云端的课堂、在疫情与洪水的一线,锻炼属于他们的“四力”。

脑力:心中有光芒 做有思想的传播者

作为新闻学子,他们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班级入党申请书提交率100%,已有1名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和27名入党积极分子,班级荣获校级优秀团支部。并且,班级积极响应中宣部号召,参与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宣讲团,高举马观旗帜。

作为新闻学子,他们从点滴培养专业道德素养。坚守公正公平:班级创造性引入德育分制度,鼓励参与活动,量化日常表现,使综测打分更为客观公平。养成自律意识:他们严守安全底线,遵守校纪班规。每晚报寝、每日晨午晚检、每周例行查寝,排除安全隐患。0欠费、0违纪、0事故、0投诉,寝室合格率100%。

眼力:眼中有思考 做有深度的观察者

为响应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塑魂”工程,他们与马观社“班社共建”,线上线下共承办十期“新思谈”。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等10余位专家莅临讲解,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教学院长、专业主任、授课教师进入晚自习教室,加入班级群聊,深入指导,教学相长,专业课通过率100%。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共同成长;参与组建“老马与小新”学子论坛,邀请学长学姐分享专业学习、考研经验。在历届新闻系师生的努力下,2019年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此外,在易班精品项目“易新闻”中,他们尝试中英文评论新闻热点;在原创班刊《微光》、班报《闻风巷报》中,他们加深新闻理念;在“我的战疫故事”“春到身边”等微记录中,他们记录疫情生活,传递春日温暖。

笔力:手中有妙笔 做有温度的记录者

班级49名同学100%任职于包括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中心等在内的175个校内岗位。他们发挥专业特长,采访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阮成武教授等百余位师生,撰写各类稿件近千篇,为院校供稿200余篇,参与编排安徽师大报15期,为师大官方新媒体贡献百万阅读量。在拍摄报道校运会中,18新闻人为师大,为同学们留下了珍贵回忆。

脚力:脚下有泥土 做有情怀的实践者

  班级49位同学渗透到30余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走访田间地头,观察社会百态。其中,高宇航同学带队整合皖江学院等300余所独立学院的上万条信息,进行大数据深入分析,作品即将得到《中国科学报》整版报道。张蓉蓉同学所在的暑期实践队从全国1000多支队伍中突破重围,入选“调研中国”全国三十强。

  与此同时,班级成员不畏疫情洪水,百分百进入全国41家媒体实习,用镜头记录危难时刻,用笔杆撰写人间温情。作品登上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央广网、澎湃新闻等国家主流媒体百余次。


  一直以来,18新闻始终奋力攀登。这里有3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立项队伍,2支省级立项队伍。在他们之间,还有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总部编辑,9人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两年来,他们取得的奖项包括国家级12次、省级13次,校院两级共270次。

  回望过去的日日夜夜,18新闻班所有同学的努力,都只为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当流量时代来临,信息泥沙俱下,新闻人依然坚守那份情怀与担当;当疫情洪水来临,危险就在身旁,新闻人依旧传递那些温暖与真相。

正如班训所言,心中怀有微光,立誓弘道天下,18新闻班始终在路上。

 

安徽省芜湖市花津南路安徽师范大学 邮编:241003 电话:5910095